
△2020年10月28日《江西日报》10版
聚焦出版强国推动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出版业改革发展前瞻
吴信根
江西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出版业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出版业需要以新的视角认识行业改革发展的趋势,抓住机遇、化解矛盾,开创新时代出版发展新局面。
回顾“十三五”,我国出版业聚焦党和国家的工作主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国民经济增速放缓和传统媒体艰难转型的双重压力下,仍然呈现向上向好的发展格局。但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出版业整体还处于粗放型、数量型的发展阶段,积累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结构性矛盾亟待化解,低品质出版较为严重,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市场化程度亟待提升,单个出版企业实力有限、资源高度分散,市场集约化程度和投入产出效益较低,尚未实现规模经济;产业融合纵深亟待拓展,出版融合还处于“相加”而不是“相融”阶段,模式、技术、产品等同质化以及行业之间生搬硬套的现象严重;行业法制政策亟待完善,特别是随着数字技术、网络科技的高速迭代,相关引导政策缺乏前瞻性,难以满足数字出版发展的要求。
“十四五”时期,出版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形势新需求,必须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聚焦建设出版强国目标,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举旗定向:强化党对出版工作的领导
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版业70余年的发展成就显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出版业的最大优势。新冠肺炎疫情就像一面镜子,让人们看清了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本来面目,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十四五”时期,必须把强化党对出版的领导放在核心位置,为出版工作举旗定向,不断完善党领导出版工作的体制机制,把党的出版方针贯穿到出版的全过程、各环节,确保出版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聚心铸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实践证明,出版业只有正确处理意识形态属性与产业属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才能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十四五”时期,出版业要把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把服务群众与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出版聚心铸魂的作用。同时,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努力将主流价值转化为商业机遇,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不仅要有紧扣时代脉搏的大策划、大题材,也要推出更多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原创精品。
深化改革: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出版业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形成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基础的发展合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有数量缺质量的问题。要进一步强化质量管控,优化社会效益考核力度,重点扶持传播主流价值和正能量的内容创新创作,加大全民阅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引导力度,为出版生产力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推动资源和要素向优质市场主体集聚,提高产业集中度。出版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一方面,需要优化产业结构,瘦身强体聚焦主业,加大对新兴出版业态的投入,退出不具有竞争优势和文化无关的领域;另一方面,需要优化产品结构,加强优质内容供给,注重文化品位,做强重点产品线,打造畅销书和长销书,持续提高单品效益。
转型升级:加快出版纵深融合
“十四五”时期,出版纵深融合应当立足于内容资源,实现从业态层面的融合向生态层面的融合转型,形成出版与科技、市场、金融等要素协同的生态系统。首先,加快出版与科技的融合。把握机遇深度参与文化新基建,加强对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加快基于5G环境下的技术应用和业务布局,充分发挥内容创作生产优势,实现从看书、听书到沉浸式、互动式阅读的产业链不断延伸。其次,加快出版与市场的融合。以日趋多元的市场需求为导向,定向开发关联内容,形成与丰富的消费场景相匹配的产品形态。鼓励扶持大型出版企业市场化并购重组,做优做强,培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出版航母。最后,加快出版与金融的融合。依托金融创新,打造资产证券化平台,借助基金、信托等方式,有效撬动社会资本推进教育、旅游、大健康等领域的多元拓展,通过股权为纽带与主业形成资源互补、战略叠加的生态协同体系,不断壮大国有文化资本的实力。
优化环境:完善法制政策保障
为满足出版法制建设的需求,应对现行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和完善。推动出台《文化产业促进法》,统一规范法律条款或行政法规,及时废止不合时宜的内容。尽快以立法形式规范图书零售价格体系,保证出版业上中下游生态健康。加快著作权法修法进度,重视互联网领域著作权立法,强化版权保护以及版权保护支撑系统的建设。进一步健全政策体系,完善支持出版业的土地、财政、金融政策,出台对于新兴出版业态的税收优惠政策。创新对于融合发展、出版走出去、印刷业转型升级、实体书店发展等的政策扶持措施。强化精品生产扶持,充分发挥行业规划、国家出版基金及专项资金的作用,完善投入引导机制。完善与新形势相适应的双效考核制度,研究出台符合出版业实际的股权激励政策,大力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