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推荐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夏花浪漫终有时 静待满树桂飘香 ——小塅村扶贫事记

2020/10/26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为展现中文传媒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风采和成果,中文传媒第一发布特别推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栏,讲述中文传媒人的扶贫故事和先进事迹,共同见证扶贫路上那些激荡人心的乡村变迁。

2018年初,受江西新华发行集团九江市分公司委派,经市委组织部批准,九江市分公司李晓冬同志担任国家级贫县修水县路口乡小塅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 

 



 

扶贫无捷径,唯有爬山过坎一条道

 

一接到任命时李晓冬还有些许兴奋,可当他发现离小塅村有300公里,不仅高速公路要跑4条,还要跑省道、乡道及进村盘山路,李晓冬意识到扶贫工作没有想像中的容易。第一次与村干部见面,李晓冬与大家简单寒暄后,发现除了知道村干部大致姓什么,其它的一句方言也听不懂,当时一下子就懵了。但如果过不了这道语言关的话,后面所有的工作都无法推进。 
于是,每次李晓冬入村,都会买一堆零食与小朋友们一起吃,这样既可以跟孩子及家长学方言,也拉近了和村民之间的距离。就是这个小小的举动,让李晓冬很快就基本上听懂80%的修水话,为扶贫工作打下了语言基础;同时也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为扶贫工作打开了方便之门。

 

在“精准”二字上写文章

 

全面脱贫,承诺如山。如何把握精准要义,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绝非一件易事。在精准识别上,李晓冬始终把握七步法,重点做好三个环节,个人申请环节亮家底、民主评议环节严把关、公示公开环节广监督。让政策在阳光下运行,让权力在监督中履职。小塅村凡是脱贫攻坚的事情一律“公平、公正、公开”已是众人皆知,并形成了常态。这些年贫困户关心的低保、五保、光伏收益分配等敏感事项从未发生一起上访事件。在精准施策上,李晓冬找准“穷根”,全面推行“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不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确保稳脱贫、不返贫。

 

对接贫困户冷佑后,李晓冬发现他们老两口的两个孩子都在外打工。两个老人在家就是带孙子种点菜,基本上没什么收入。要稳定脱贫怎么办,“等、靠、要”肯定是不行的,为此,李晓冬多次上门做工作,动员他们发展养殖业。现在,老两口自家养的鸡、鸭、番鸭就有好几十只,另外还养了两头牛,加上低保、残疾补助、产业补助、光伏收益分配等等,光老两口每年收入就可达到1.5万元。   

 

稳妥推进、量力而行

 

聚焦精准施策,按照精准施策一个都不能差,政策落实一个都不能缺的要求,李晓冬努力坚持把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社会保障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危房改造等各类政策落到实处,让村民们有获得感、幸福感。 去年,一个新农村建设点的施工过程中,该建设点周围的村民要求大幅提高标准,且大幅度地超出了当初划拨的预算。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李晓冬责无旁贷,立即协同村两委一道反复与村民做思想工作。白天到田间地头,晚上到村民家,逐门逐户讲明利害关系。不懈努力下,最终得到了村民们的理解与支持,该新农村建设点也得以圆满建成。

 

合理制定目标,科学施策

 

“稳就业,促发展”一直是李晓冬以及扶贫工作队多年帮扶的一条重要举措。近几年,小塅村集体经济已初现模型。在上级政府的帮扶下2座50千伏的光伏发电站顺利并网发电,每年为村集体带来收益近8万元,并将其中不少于30%的收益用于贫困户改善生产生活。对就业能力相对偏弱的贫困户,李晓冬有针对性地为他们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对部分发展意愿较为强烈的贫困户代表,扶贫队积极联系相关部门,组织他们外出培训、学习创业技能。同时,对以丁彦成、辜贤丰、丁淡君为代表的脱贫光荣户进行了表彰,在全村树立了“脱贫光荣,致富有我”的理念。

 

 

 

“脱贫稳不稳,产业是关键”。现在,小塅村的百亩蚕桑合作社的桑叶长势喜人,900平米的养蚕大棚也蓄势待发,翘首期盼地迎接第一批蚕宝宝的入住,该合作社直接带动贫困户21户。

 

 

 

“问冷暖,保生活之基。富百姓,稳大国之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的奋斗起点。李晓冬表示,如今小塅村已实现整村脱贫,但接下来还要继续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在全面奔小康的道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

 

 
友情链接: 江西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南昌站   南昌文明网   江西出版集团    中文天地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人民教育出版社  

江西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南昌市红谷滩区红谷南大道2799号 邮编:330038
赣公安备:36010302000842号 赣ICP备14000400号-3 © 2003-2025 Www.Jxxhsd.Com All Rights Reserved